广 东 理 工 学 院 科 技 处

广东理工(科)〔2024〕11号
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校级科研平台和项目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为全面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平台和项目的申报做好培育工作,学校将组织开展2024年校级科研平台和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本年度校级科研平台和项目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两类,各二级单位需在申报时注明类别。
校级科研平台包括:重点学科、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校级科研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
二、立项原则
(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
(二)择优支持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及应用的科研项目。
(三)所有项目根据申报质量及项目的水平择优立项并配套相应的经费,重视研究质量而非数量。
三、申报条件
(一)校级重点学科申报条件
1.符合国家、地方与行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紧扣学校发展规划。
2.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中长期研究目标,具备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能力,并已取得一定的相关前期科研成果。
3.具有校级及以上科研或学科平台(基地、中心、实验室、研究院所、团队)、学士学位点等作为支撑。
4.已立项并正在建设期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不在校级重点学科申报之列。
5.每个学院限报一项,建设期一般为3-5年。
(二)校级工程技术中心申报条件
1.在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或校级研究所的基础上组织申报。
2.中心业务用房、场地、实验装备、仪器设备能较好地满足科研及教学需要,设备利用率较高;除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外,重点要求从事科学研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工作基础较好,科研总体水平处于先进行列。
3.中心有1-3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从事的研究课题中,部分处于先进水平;带头人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并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4.每个学院限报一项,建设期一般为3年。
(三)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申报条件
1.基地应面向重大理论问题,具有能够产出对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的能力;或面向重大现实问题,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具有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决策咨询的能力。
2.基地应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以及特色、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应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3.立项1-2项,建设期一般为3年。
(四)校级科研项目申报条件
1.重点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为本校高级职称或博士在职人员,非高级职称的项目负责人须有一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不限本校)书面推荐。
2.一般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为本校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非中级职称的项目负责人须有一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不限本校)书面推荐,鼓励学生参与项目。
3.青年项目负责人为到校工作不足3年的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建议有1位同行专家参与项目,并指导项目开展,鼓励学生参与项目。
4.项目负责人应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应与所申请项目相近,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为3~8人。为保证项目研究质量,要求每位教师不得参与超过3项的科研项目研究(不含科研平台)。
5.研究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6.校级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有项目延期结项者或项目自行终止者不得申报。
四、申报要求
各二级学院(部)要高度重视,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及本部门重点科研方向,凝练研究主题,组织教师建立研究团队,积极参与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一)电子文件命名要求
本次校级科技项目只需上交电子版,二级单位科研负责人将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项目分开两个文件夹汇总,将文件命名为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院系/部门+2024年校级科技项目,打包发送至 kjc13720@126.com。
(二)电子材料清单
(1)申报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姓名+项目类别,PDF)
(2)XX院系(部门)2024年校级科技项目申报汇总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
(三)申报截止日期
2024年4月12日前,逾期不予受理。
(四)材料负责人
自然科学:许昊
人文社科:刘霞
(五)信息发布平台
科技处将借助企业微信群进行项目相关信息公布,请申请者及时扫码进群。